关于“孕妈打个喷嚏导致流产”的新闻,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不少人会心生疑惑:
“孕妈真有那么脆弱吗?打个喷嚏就流产是真的还是假的?”
其实,这是真的。
对于一些习惯性流产的孕妈来说,若是不注意,打喷嚏太狠的确会有流产的风险。
那么,什么是习惯性流产?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孕妈“怀得上,却保不住”呢?
今天,小编就好好和大家唠唠关于习惯性流产的那些事。
习惯性流产,是指女性出现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在我国,怀孕 28 周前、胎儿体重不足 1000g 的胎儿的丢失被称为流产,即「自然流产」(妊娠 20 周后胎儿的宫内死亡被称为死胎,不统计进流产数据中)。
大家都知道,我们通常把胚胎比作种子,只有好的种子才能发芽生长。
同样,胚胎遗传物质正常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前提条件。
胚胎的生长就像小树苗,需要营养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子宫内膜就像土壤,正常的子宫形态,足够的子宫内膜厚度才能为胚胎提供发育的良好场所。
内分泌、免疫环境、血管的循环状态就像阳光、雨露,构成胚胎发育的外周环境。
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在诊断复发性流产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各种辅助检查对各种可能的病因进行全面细致的筛查,避免遗漏某些相关因素的处理,导致妊娠失败。
而习惯性流产一般离不开以下这几个原因:
1、染色体核型分析
包括夫妇外周血及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观察有无数目和结构畸变,以及畸变类型,以便推断其复发概率,行遗传咨询,如条件允许,最好对流产物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早期流产约有超过半数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此后随着孕周的增加,该因素所致的流产率下降,到晚期流产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多数正常,流产原因多为胎儿以外的因素所致。
2、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检查
▪️先天发育异常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超声检查可作出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但它们有时不易对纵隔子宫和双角子宫进行鉴别,这时就需要联合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宫腔镜检查可对宫腔内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并且可以与腹腔镜同时进行。
目前认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联合检查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金标准。
对于常规应用宫腔镜检查还有争议。
▪️宫颈功能不全的检查
目前为止尚没有单一的真正的诊断试验。常用的方法有:
孕前检查方法:
①宫颈扩张试验:通过8号宫颈扩张器无阻力,提示宫颈功能不全;
②宫颈气囊牵引试验:将Foley导尿管插入宫腔,囊内注入1ml 生理盐水,如重量小于600g即可牵出,提示宫颈功能不全;
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颈管缩短,管径大于6mm,提示宫颈功能不全。
孕期检查方法:
①宫颈指检:宫颈阴道部较短,甚至消失,内外口松弛,可容1指通过,有时可触及羊膜囊或见有羊膜囊突出于宫颈外口;
②B型超声检查。
3、内分泌检查
基础体温有无黄体功能不足;激素测定包括垂体、卵巢、甲状腺;血糖测定等。
有甲功异常临床表现的和有甲状腺异常病史的妇女应该评估甲功。对于无症状的妇女筛查亚临床型甲低是有争议的。
我们认为筛查是合理的,因为有证据表明亚临床型甲减以及甲功正常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阳性的妇女流产风险增高。
有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甲功正常但TPO阳性的妇女自然流产率增高2——3倍,而且,对于两个随机试验中应用甲状腺素片治疗的荟萃分析显示该治疗显著降低了流产率(相对风险0.48;95% CI:0.25——0.92)。
4、感染因素筛查
各种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的检测。
▪️人巨细胞病毒
我国人群HCMV感染率极高,达90%以上。
不过在血清ELISA检测中,只有当IgM(+)时,才说明有活动性感染存在。
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胎儿,故需测脐血或新生儿血HCMV IgM及DNA(胎盘组织DNA检测),有阳性结果才能确定胎儿宫内已有HCMV感染。
▪️弓形虫
弓形虫病可产生IgG及IgM抗体,故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5、免疫诊断
RPL的免疫诊断尚属于探索阶段,不能作为确定诊断的指标,仅能作为参数参与综合分析。主要包括:
● APA的检测:APA至少检查3次,每次间隔6周,结果2次或2次以上阳性者才能确诊。
● 抗核抗体及抗血型抗体检测。
● 叶酸、同型半胱氨酸。
● 凝血功能:如狼疮抗凝物、磷脂酰丝氨酸、D-二聚体和抗β2球蛋白抗体等。
总之,如果大家有反复流产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断病因,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早日拥有自己的宝宝!
留言,让专业医疗顾问给您评估您的试管成功率: